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上海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从公立医院改革最关键的环节“人”入手,契合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今年开始,在上海,医学毕业生必须经过一般为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成为临床医生。
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
上海市卫生、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2月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全市建立起统一标准规范和考核评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确定了39家培训医院,首批招录的1800余名住院医师迄今已经接受了为期4个月的培训。
著名骨科专家、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在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曾三次提案建议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他说:“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是每一个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医学毕业生分配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后若干年,水平会天差地别?为什么医生无法流动?为什么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长时间难以缓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能是求解的必需。”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表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上海市宝山区卫生局局长李士华指出:“越来越多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服务于社区,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技水平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主导“二次准入”,创新机制切实保障
从今年起,上海市用人单位不再从医学院校直接招录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所有要在上海执业的医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培训。
一石激起千层浪,改革面临的,是协调多部门工作和复杂利益关系,是消除广大医学毕业生成为“社会人”后身份未定的困惑……
“虽然面临挑战,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势在必行。”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上海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深化医改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培训由政府主导,在全市统一的公共化平台开展,立足制度设计和创新,坚定推进,为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夯实人才基础。
根据有关规定,培训医院与医学毕业生签订培训暨劳动合同,培训对象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即“二次准入”。培训对象为外地生源的,可以按相关规定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或居住证;并制定了鼓励优秀临床医学毕业生下沉到郊区基层工作的相关政策。
政府和培训医院共同为培训医师提供较为优厚的待遇,培训经费由政府、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等共同承担,工资待遇参照培训医院同类人员水平发放,享有社会保障和其他相关福利待遇。培训合格后可授予硕士学位。
记者了解到,除了全市的政策外,有的培训医院还建立了住院医师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其中的优秀者,更多医院千方百计为住院医师提供住宿等条件。
严格再严格,为未来培养合格的医生
已经拿到北大医学部博士学位的栾娈,现在的身份是上海瑞金医院一名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各科室轮转,在‘摸爬滚打’中培养过硬的临床技能,培训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划下深刻印记,也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她告诉记者,“两年后带着一身本领择业,我一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一定不会愧对过去10年的学业修行,更好地服务患者。”
和栾娈不同,上海交大医学院毕业的杨蓉的就业目标,并不是为了留在所在的培训医院,而是去基层。“感谢能在这样一个高水准的平台上锻炼自己,我们会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将三甲医院的水平和技术带到社区百姓中。”杨蓉说。
记者了解到,严格再严格,不仅在激烈的“二次准入”竞争压力中变成培训对象的自我要求,也成为全市培训医院的共同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评教评学”,在每个月的“出科考”中,住院医师不仅面对理论考、技能考的道道关卡,还要接受带教老师和考评委的点评;住院医师也会在评教表上评价带教老师是否尽职、所在科室业务氛围等。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每个培训的住院医师都有两位老师,一个是跟随三年的综合指导老师,另一位是在各个科室轮转时的带教老师。“老师与学员是一对一指导,每名带教老师必须竞聘上岗,学员同样可以在考核阶段淘汰自己的老师。”副院长程英升告诉记者。
每天早上6点半,在长海医院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90多位学员吃完免费早餐后,7点准时到病房楼“指纹刷卡”,同时进行指纹刷卡的还有他们的带教老师,后者如果迟到5分钟视为一次院内教学事故。从早上7点到8点,学员要掌握经管床位病人前一晚病情和完成换药等简单工作,随后进入紧张的病例研讨。“我们提供的是近乎魔鬼式的训练。”医院医教部副主任范群铭说,“除了白天,晚上还有英语查房等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