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学考试网  国家医学考试网-国家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考试辅导!
您的位置: 首页 > 住院医师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真题 » 2017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答第3页
2017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答第3页
来源:国家医学考试网  点击:50  日期:2017-03-27 

57.小儿泄泻变证的机制是什么?

答:小儿泄泻变证的机制是:若素体虚弱,利下过度,热甚津液大伤,出现气阴两伤,阴伤及阳可导致阴竭阳脱;若久泻不止,脾虚木旺,引动内风,成为慢惊重症;脾运失健,生化乏源,气血皆 虚,久延可致疳证。

58.小儿泄泻的外治疗法及适应证有哪些?

答:小儿泄泻的外治疗法有:①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粒,研为细末。每次1.5g,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1日1次。用于风寒及脾虚泻。②鬼针草30g,加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内,浸泡两足,每晚1次,连用3天。用于湿热泻轻证。③艾绒30g,肉桂、小茴香各5g,公丁香、桂丁香、广木香各3g,草果、炒苍术各6g,炒白术15g.共研粗末,纳入肚兜口袋内,围于脐部。用于脾虚及脾肾阳虚泻。

59.何谓厌食?为什么治疗厌食症要强调运脾?

答: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小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

小儿脾常不足,易患脾胃病。小儿脾胃病往往既有脾气不足,又有运化功能失常。若单纯补益,易于碍滞气机;峻加消削,又会损脾伤正。所以厌食的治疗应宗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原则,以调和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为主。即使是脾气、胃阴不足之厌食,补脾益气亦须佐以行气、开胃,以助运化;养胃育阴勿施滋腻,以免碍滞脾运。

60.小儿厌食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其诊断要点如何?

答:小儿厌食常见的病因有: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

其诊断要点为:①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②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③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④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61.积滞的诊断要点有哪些?简述积滞与疳病的关系。

答:积滞的诊断要点:①有伤乳、伤食史。②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③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④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进一步损伤脾胃,致气血化源不足,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则可转化为疳证,故有“积为疳之母,有积不治乃成疳候”之说。

62.疳的含义有哪些?疳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预防疳病的发生?

答:“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病;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其病变在脾胃,故钱乙有“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的论述。

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根据脾运失健、脾虚挟积、脾胃气阴俱伤的不同阶段,采取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则以补为主的治疗方法。

预防疳证应①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②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③纠正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食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的饮食习惯。④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加以治疗。

63.简述“诸疳皆脾胃病”的道理及其常证各证形成的机制。

答:脾胃失调是形成疳证的主要原因,由于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节、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均能导致脾胃受损,营养失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失凋,生化乏源,机体失于滋养,渐至形体赢瘦,气液内亏而成疳证。故钱乙有“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的观点。

脾胃病变程度有轻有重,性质虚实悬殊,初起仅由喂养不当引起脾胃运化不健,称为疳气;继而脾胃虚弱,兼有虫积食滞,元气受伤,虚中夹实,称为疳积;若脾胃气阴俱伤,元气衰竭,出现干枯赢瘦的证候,称为干疳。

64.疳肿胀为什么不能用开鬼门、洁净府的一般消肿法?

答:开鬼门、洁净府是指发汗、利小便,使停留于肌肤中的水湿从体表、小便而排出,用于水肿实证,如风水相搏证,膀胱不利证。疳肿胀是疳证的一个兼证,由于脾病日久,中阳失展,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产生全身浮肿。是本虚标实之证。脾以阳气为运,水湿得阳则化,故应采用健脾温阳利水之法,标本兼顾,而不能用开鬼门、洁净府之祛邪之法。

65.疳证常用的其他疗法有哪些?试述其中外治疗法的具体操作。

答:常用的其他疗法有:外治疗法、刺四缝疗法、捏脊疗法、割治疗法。

外治疗法的具体方法为:①莱菔子适量研末,阿魏调和。敷于伤湿解痛膏上,外贴于神阙。1日1次,7日为1疗程。②芒硝、生大黄、生山栀、杏仁、桃仁各6g.共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鸡蛋清、葱白汁、醋、白酒各少许,调成糊状,敷于脐部。1日1次,连用3~5日。

66.试述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辨证要点。

答:发病原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感染诸虫、疾病损伤等。

其辨证要点为:①据临床表现辨气血阴阳亏虚之轻重。②结合实验室检查,判断贫血之程度。③辨脏腑:食少纳呆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病在脾;心悸心慌、语声低微病在心;头晕目涩、潮热盗汗、爪甲枯脆病在肝;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发育迟缓病在肾……

67.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本病诊断要点为:

(1)有明确的缺铁病史: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肿大。

(3)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d1.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
 
(4)3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g/L.
 
(5)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异常。
 
(6)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
 
(7)病情分度: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1012/L.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1012/L.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x 1012/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1012/L.
 
68.小儿厌食、积滞、疳证、贫血应如何鉴别?
 
答:厌食:是由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所致,以脾失健运为主要病机,以长期食次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虽有面色无华、形体偏瘦,但无明显消瘦,精神活动如常可与疳证鉴别;无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酸臭,可与积滞鉴别;无面色萎黄,唇甲色淡,血常规正常可与贫血鉴别。
 
积滞:是因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酸臭为特征。无明显形体消瘦可与疳病鉴别;无明显血虚不荣可与贫血鉴别;有积滞内停,气滞不行之证可与厌食鉴别。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由多种原因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嗜食异物为特征,病情重者可病涉五脏而产生多种兼证。较之厌食、积滞,有明显消瘦及精神异常可资鉴别。病重者常同时有贫血表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先天不足,喂养不当等导致脾肾肝心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荣所致。以面色苍白,口唇、爪甲、睑结膜苍白伴头晕乏力纳呆等为主症。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HGB:1~6岁<110g/L,6岁以上<120 g/L,有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等异常。可与以上病症相鉴别,而重症贫血可同时有疳证表现。
 
69.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如何辨别本病的虚实、轻重?
 
答: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风热、湿热邪毒侵袭是发病的外因。
 
辨明虚实: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气短多痰,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红,苔黄,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虚证。一般急性期以实证为主,恢复期、慢性期以虚证为主,后遗症期常虚实夹杂。
 
辨别轻重:神志清楚,神态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者,病情轻;若面色苍白,气急喘急,四肢厥冷,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频繁结代者,病情危重。
 
70.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期。其临床诊断依据有哪些?
 
答: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临床诊断依据为: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②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③心电图改变:I、II、avF、V.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④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tags: 2017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豫ICP备14015699号